|高考是奥运会,衡量教育广度;竞赛是世界杯,衡量教育高度。安徽配资实盘网上配资炒股,正在这场“奥运”与“世界杯”的双线赛场上奋力奔跑。
有人把高考比作奥运会,把五大学科竞赛比作世界杯。高考代表一个省份教育的平均实力和整体广度,而学科竞赛则彰显其顶尖实力和人才培养的高度。
既能拿下“奥运会”奖牌,又在“世界杯”上叱咤风云,才是真正的教育综合强省。当人们调侃安徽是五大学科竞赛的“弱鸡”时,我们不禁要问:真相究竟如何?安徽竞赛到底遇到了什么困境?又该如何突围?
01
现实困境:金牌寥寥,安徽竞赛到底怎么了
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:4个直辖市,23个省,5个自治区,2个特别行政区。去除港澳台基本上不参与的,还有青海、宁夏、西藏、内蒙、云南、贵州、甘肃等偏远地区水平相对较低的,还剩下26个省级行政区。
展开剩余80%我们先来看看2024年中学生五大学科竞赛金牌,结果令人警醒。全国592块金牌中,安徽仅获得11块,占总数的1.86%不到,排名全国第18位,处于中等偏下水平。
再看国家集训队名单,全国260个名额中,安徽仅有2人入选,占比0.77%,排名全国第16位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安徽竞赛教育与兄弟省市的巨大差距。
不仅远落后于同处长三角的浙江、上海、江苏,也不及周边山东、河南、湖北和江西等省份。曾经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、为国家赢得荣誉的安徽竞赛教育,如今已悄然滑落至全国尾部。
02
追根溯源:三座大山,压住了安徽竞赛的翅膀
安徽人聪明实干,吃苦耐劳,情商也高。过去二十年,安徽经济发展成就全国瞩目,GDP从2014年的全国第14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11位。合肥发展更是逆天,20年GDP暴涨30倍。
为何其他都可以进步,唯独竞赛教育步履蹒跚?
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。从省级层面,到各市县,再到学校,有不少一方面轻视竞赛地位和作用,仅将其视为升学工具,未能看到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加持作用;另一方面存在畏难情绪,认为起点低、难出成绩,索性主动放弃。
二是好教练进不来。从国内竞赛强校来看,一个稳定而且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是取得成绩关键因素。安徽省内高水平教练缺乏,无法提供集训,这也导致许多家长只能假期将孩子送至周边江浙等省外强校。“家有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”,好教练要靠真金白银才能吸引来,受制于经费和政策方面的因素,是导致好教练进不来的主要障碍。
三是好苗子没留住。周边江浙沪地区对安徽竞赛苗子虎视眈眈,据说某亮的学校,每年专门派出星探,一旦发现好苗子,给钱给物给政策,想法设法挖走。一个很扎心的事实,安徽已经成了江浙某些高中学校的竞赛优质生源基地。安徽竞赛很多时候靠家长孤军奋斗,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人脉是严峻考验,最终导致好苗子流失严重。
03
突围之路:三箭齐发,安徽竞赛如何涅槃重生
困境已清晰,破局正当时。安徽中学生“五大学科”竞赛教育的振兴之路,需要各方凝聚共识,精准发力,共同打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生态环境。
一是主管部门要发挥统筹和服务保障作用。省级牵头部门应给予各地市、各高中在竞赛教练培养上的人才和智力支持。另外还要集中全省之力办大事:在升学政策上给予支持,学习借鉴江浙方案,解决学生中考升学后顾之忧;在苗子培养和教练的聘用上,让本省优秀学校面向全省选竞赛苗子,面向全国聘优秀竞赛教练;同时在经费上要想办法为基层学校分忧解难。
二是各高中学校要主动作为积极突破。对于知名高中们而言,高考裸分成绩现在只能算是立身之本,跻身竞赛强校才真正算是扬名之方。安徽知名高中的书记校长们要学会去全国争那些清北保送生名额。合肥一六八中面向全国招聘竞赛教练,中科大附中从中科大优秀毕业生中招聘有竞赛经历的硕博士任教练,宣城中学、马鞍山二中和合肥八中这两年在竞赛上敢于在全国赛场叫响“我行”,并且都有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。这些积极的尝试,都是安徽竞赛的希望之光。
三是要从经费上加大投入。说一千道一万,没有经费的支持和投入,一切等于零。深圳福田区教育局直接给获奖学生发现金奖励,最高2万元;指导老师最高可获10万元重奖。安徽要想在五大学科竞赛上“争先进位”,必须舍得花钱,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。
竞赛场上,没有永远的弱者,只有暂时的落后。安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教育传统,安徽学子们的聪明才智早已在全国各地绽放光彩。
如今,需要我们打破思想壁垒,加大资源投入,留住优秀人才。当教育主管部门、学校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,安徽竞赛教育必将迎来从“弱鸡”到“雄鹰”的蜕变。
期待有一天配资实盘网上配资炒股,安徽不仅能在经济赛道上继续奔跑,更能在中学生“五大学科”竞赛的星空下熠熠生辉。
发布于:安徽省鑫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